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《呼伦贝尔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则》的通知
- 发布部门: 呼伦贝尔市政府
- 发文字号:呼政办发[2013]87号
- 发布日期:2013.09.06
- 实施日期:2013.09.06
- 时效性: 现行有效
- 效力级别: 地方规范性文件
- 法规类别: 行政诉讼综合规定与解释
各旗市区人民政府,市政府有关部门:
《呼伦贝尔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则》(市政府法制办文件审查登记号:HGS-2013-0007)已经市政府2013年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贯彻落实。
为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,促进依法行政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》、国务院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》和《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》等有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,结合本市实际,制定本规则。
本规则所称行政应诉,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后,经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行政诉讼活动的行为。
本规则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及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(以下统称应诉机关)的行政应诉工作。
行政应诉工作应当遵循合法、公正、公平原则。
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本市行政应诉的监督、协调、指导、统计、分析等有关工作。
旗市区政府法制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应诉的监督、协调、指导、统计、分析等有关工作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,由同级政府法制办组织应诉;涉及政府部门的,该部门应当配合。市、旗市区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诉讼案件,由部门法制机构组织应诉。未设立法制机构的应诉机关,由该机关兼管法制工作的机构承办行政应诉的具体工作。
应诉机关应当保证本机关行政应诉的工作经费,并为办案提供相关条件。
应诉机关法制机构行政应诉工作的主要职责:
(一)受理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,办理行政诉讼应诉手续;
(二)审查和研究案件的有关情况和资料;
(三)对承办被诉行政行为部门提交的依据、证据、答辩状等材料,认真研究并鉴别、筛选,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;
(四)对被诉行政行为向本机关提出停止执行以及自行变更、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建议;
(五)依法出庭应诉;
(六)及时向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报告案件应诉情况;
(七)拟制应诉案件结案报告,提出相关法制建议;
(八)负责行政应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;
(九)监督、检查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的执行情况;
(十)依法承办国家行政赔偿或补偿事宜;
(十一)法律、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。
应诉机关法制机构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后,应当及时填写行政应诉审批表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、授权委托书等诉讼法律文书,报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审批后,立案办理。
行政应诉案件诉讼代理人(以下简称应诉人员)一般为2人。
应诉机关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,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、依据;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,否则将承当具体行政行为无证据、依据的不利后果。
应诉机关委托应诉人员代为诉讼的,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本机关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。授权委托书应当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。应诉机关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的,委托权限为一般代理,同时必须有本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诉讼活动,委托权限为全权代理。应诉机关变更诉讼代理人及权限的,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。
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积极支持、配合应诉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;拒不配合的,依法追究责任。
应诉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到人民法院查阅案件材料,认真做好阅卷笔录,对案内有涉及国家秘密、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,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。
应诉人员应当按照人民法院规定的时间、地点出庭应诉。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庭的,应当提前告知人民法院并说明理由,同时申请人民法院延期开庭。
在行政诉讼过程中,应诉机关作出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决定的,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加人。
在庭审过程中,应诉人员应当充分陈述作出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、法律依据和理由,并出示相关证据;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,针对证据的关联性、合法性、真实性、法律依据的准确性及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质证和辨论。应诉机关应当积极组织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旁听案件的庭审。
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判决、裁定,应诉机关认为确有错误的,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,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。
应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判决、裁定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法制办应当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执行情况予以监督、检查,并拟定执行情况报告。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的机关主要负责人,依法向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出行政问责建议。
建立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制度。
下列案件,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:
(一)本单位当年发生的第一起诉讼案件;
(二)上级机关要求出庭应诉的诉讼案件;
(三)人民法院建议出庭或旁听的诉讼案件;
(四)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加听审的诉讼案件;
(五)案情重大复杂,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案件;
(六)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认为需要出庭应诉的其他诉讼案件。
行政应诉工作实行应诉案件分级报告备案制度。
旗市区政府、市直部门及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应诉的,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,将应诉事项及主要案情抄报市政府法制办。取得人民法院裁判法律文书后15日内,应当将该文书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。对应诉机关败诉的案件,应当写出专题报告同时报备。旗市区政府所属部门、乡镇政府按照前款规定向旗市区政府法制办报告备案。
专题报告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:
(一)应诉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争议的事实及理由;
(二)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过程;
(三)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情况;
(四)判决或者裁定的结果;
(五)败诉原因分析及责任认定;
(六)涉及行政赔偿或补偿的,提出法制处理建议;
(七)本案的经验与教训;
(八)其他法制建议事项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前10日内,填写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,做出分析报告,报送同级政府法制办。每年12月20日前,报送全年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和分析报告。
旗市区政府法制办应同时将本行政区域内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报送市政府法制办。
行政应诉实行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制。
行政诉讼案件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应诉机关败诉的,该应诉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向应诉机关提出书面法制处理建议,对致使败诉的过错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,应诉机关应当依法处理。
本规则由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。
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《呼伦贝尔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则》的通知
(呼政办发〔2013〕87号)
各旗市区人民政府,市政府有关部门:
《呼伦贝尔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则》(市政府法制办文件审查登记号:HGS-2013-0007)已经市政府2013年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贯彻落实。
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
2013年9月6日
2013年9月6日
呼伦贝尔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则
为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,促进依法行政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》、国务院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》和《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》等有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,结合本市实际,制定本规则。
本规则所称行政应诉,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后,经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行政诉讼活动的行为。
本规则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及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(以下统称应诉机关)的行政应诉工作。
行政应诉工作应当遵循合法、公正、公平原则。
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本市行政应诉的监督、协调、指导、统计、分析等有关工作。
旗市区政府法制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应诉的监督、协调、指导、统计、分析等有关工作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,由同级政府法制办组织应诉;涉及政府部门的,该部门应当配合。市、旗市区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诉讼案件,由部门法制机构组织应诉。未设立法制机构的应诉机关,由该机关兼管法制工作的机构承办行政应诉的具体工作。
应诉机关应当保证本机关行政应诉的工作经费,并为办案提供相关条件。
应诉机关法制机构行政应诉工作的主要职责:
(一)受理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,办理行政诉讼应诉手续;
(二)审查和研究案件的有关情况和资料;
(三)对承办被诉行政行为部门提交的依据、证据、答辩状等材料,认真研究并鉴别、筛选,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;
(四)对被诉行政行为向本机关提出停止执行以及自行变更、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建议;
(五)依法出庭应诉;
(六)及时向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报告案件应诉情况;
(七)拟制应诉案件结案报告,提出相关法制建议;
(八)负责行政应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;
(九)监督、检查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的执行情况;
(十)依法承办国家行政赔偿或补偿事宜;
(十一)法律、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。
应诉机关法制机构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后,应当及时填写行政应诉审批表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、授权委托书等诉讼法律文书,报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审批后,立案办理。
行政应诉案件诉讼代理人(以下简称应诉人员)一般为2人。
应诉机关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,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、依据;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,否则将承当具体行政行为无证据、依据的不利后果。
应诉机关委托应诉人员代为诉讼的,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本机关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。授权委托书应当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。应诉机关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的,委托权限为一般代理,同时必须有本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诉讼活动,委托权限为全权代理。应诉机关变更诉讼代理人及权限的,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。
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积极支持、配合应诉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;拒不配合的,依法追究责任。
应诉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到人民法院查阅案件材料,认真做好阅卷笔录,对案内有涉及国家秘密、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,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。
应诉人员应当按照人民法院规定的时间、地点出庭应诉。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庭的,应当提前告知人民法院并说明理由,同时申请人民法院延期开庭。
在行政诉讼过程中,应诉机关作出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决定的,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加人。
在庭审过程中,应诉人员应当充分陈述作出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、法律依据和理由,并出示相关证据;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,针对证据的关联性、合法性、真实性、法律依据的准确性及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质证和辨论。应诉机关应当积极组织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旁听案件的庭审。
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判决、裁定,应诉机关认为确有错误的,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,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。
应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判决、裁定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法制办应当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执行情况予以监督、检查,并拟定执行情况报告。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、裁定的机关主要负责人,依法向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出行政问责建议。
建立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制度。
下列案件,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:
(一)本单位当年发生的第一起诉讼案件;
(二)上级机关要求出庭应诉的诉讼案件;
(三)人民法院建议出庭或旁听的诉讼案件;
(四)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加听审的诉讼案件;
(五)案情重大复杂,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案件;
(六)应诉机关法定代表人认为需要出庭应诉的其他诉讼案件。
行政应诉工作实行应诉案件分级报告备案制度。
旗市区政府、市直部门及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应诉的,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,将应诉事项及主要案情抄报市政府法制办。取得人民法院裁判法律文书后15日内,应当将该文书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。对应诉机关败诉的案件,应当写出专题报告同时报备。旗市区政府所属部门、乡镇政府按照前款规定向旗市区政府法制办报告备案。
专题报告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:
(一)应诉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争议的事实及理由;
(二)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过程;
(三)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情况;
(四)判决或者裁定的结果;
(五)败诉原因分析及责任认定;
(六)涉及行政赔偿或补偿的,提出法制处理建议;
(七)本案的经验与教训;
(八)其他法制建议事项。
市、旗市区政府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前10日内,填写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,做出分析报告,报送同级政府法制办。每年12月20日前,报送全年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和分析报告。
旗市区政府法制办应同时将本行政区域内《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》报送市政府法制办。
行政应诉实行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制。
行政诉讼案件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应诉机关败诉的,该应诉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向应诉机关提出书面法制处理建议,对致使败诉的过错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,应诉机关应当依法处理。
本规则由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。
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